传统农批和生鲜电商相互救赎之道
发布时间:[2016-06-08]分类:运营干货
电商发展以来,各行各业都挤破了脑袋往红海里钻,农业也不例外,然而要实现农业互联网化则更加不容易。农村地区偏远,物流是个问题,农村电商人才凋敝也是个很大问题,没有人懂互联网,怎么做农村电商?然而国家大力扶持农村电商,誓要在互联网+农业这条道路上走出康庄大道来。那么互联网最终会把农产品流通行业改造成什么模样?兴起的生鲜电商可不可以和传统农批市场结合起来,互相发展?
1.我国农业现状
(1)农业劳动力短缺只是暂时现象
眼下年轻农民不愿意种地、不会种地的现象只是经济增长模式紧急带来的突发现象,然而当大家意识到未来再也不会有前些年那么多的打工机会,大家会回到田里去的。同时,机械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不严重,国内一些地区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如呼伦贝尔农垦区。
(2)农产品供给侧改革需要精耕细作
农民多不仅可以贡献城建和出口商品的低成本,也可以创造农产品的高价值。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城乡差距,而代表农业先进理念的有机农业很适合我国国情,以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为载体,由农村向城市输送更高品质、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既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通过供给侧改革为中高产阶级提供进口优质农产品替代品的必由之路。
2.生鲜电商和农批市场将互相救赎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众多生鲜电商项目纷纷试水,让农批市场体系面临着互联网的改造。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里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环节是品牌产品的零售,所谓的生鲜电商并未撼动批发环节,即使零售环节也尚未形成气候。
生鲜电商在2016遭遇冷流,意味着生鲜电商并不是全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仅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个新工具,还远未从底层改变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在批发环节,众多拿到大把风投的互联网送菜项目无不是扎堆在销区农批市场里,起早贪黑的跟菜贩子讨价还价,不仅没有减少流通环节,还增大了损耗。
电商在生鲜领域之所以未能像在其他领域所向披靡,干掉批发代理,核心因素是囿于生鲜产品短暂的生命周期,农批市场的流通效率已经很高了,每个核心环节都有其价值。所以,农批市场的问题在于其交易方式的落后,生鲜电商的问题则是涉及的环节太少,从农田到饭桌的长征路上,生鲜电商和农批市场将互相救赎。
生鲜电商的终极形态将是产地互联网拍卖批发,销地O2O配送。
3.我国农业将迎来品牌化时代
未来,无论线下的农批市场还是线上的拍卖市场都不会像今天这般承载绝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任务,农业品牌化终究会到来,届时我国农产品市场预计将呈现三国杀格局:农批市场、连锁商超直采、人格品牌直销。无论何种流通渠道,都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推荐阅读:
电话咨询
免费试用
预约演示
价格咨询
获取方案